《河南商报》:教育部急于为中西部高校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。但现在毕竟不是计划经济年代,光靠教育部的一纸发文显然难以强行留住人才。就算东部高校不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,也挡不住长江学者们自己出走。
《长江日报》:一禁了之,本质上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命令主义行政思维,它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政府管理的“常情常理”,但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今天,命令主义行政思维显然是落伍了。在市场的韧性面前,行政命令的结果往往是“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”。
网民“杨国栋”:让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高校流动,教育部要疏不能堵、不能光说空话,而应该在财政支持、教师待遇、学术研究等方面,为中西部高校创造良好条件,筑巢引凤;而不是用行政命令,来一刀切,管死人才流动,使其丧失活力。
□院士造假遭举报舆论亟待第三方调查
前不久,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、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、科研成果剽窃、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。中央电视台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明察暗访发现,其顺利增选中科院院士的国产人工耳蜗发明专利,竟是简单“克隆”自国外样机。
《长沙晚报》:王正敏造假,虽只是被挖出来的个案,但作假手段低劣得如此搞笑,对于院士评选机构来说,是莫大的讽刺。显然,唯有借助于启动院士制度改革,增加院士评选透明度,做到“宁缺毋滥”,才能堵=住这些漏洞。
华声在线:学术圈是个相对封闭的圈子,但这个圈子却不是铁桶。学术的规范,特别是院士评选的不容瑕疵,是社会对于公平、公正期待的体现。这起师徒反目事件暴露的“内幕”,桩桩件件都需要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,并公之于众。那些被暴露的不足与弊端如何解决,也留给每个身处其中者好好思考。
网民“晏扬”:无论如何,这起院士“造假门”不可成为烂尾新闻,包括中科院、复旦大学在内的有关各方有责任将事实调查清楚,将真相公布于众,给公众一个权威说法。同时,司法机关也应介入调查,以查清其中是否存在违法犯罪问题。
□吉林一官员称“百姓给脸不要脸”被撤职媒体:权力观扭曲!
新华网2日报道,近日网络视频曝光“吉林四平电力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粗口称‘老百姓给脸不要脸’”,引来网民一片谴责之声。其后,国家电网四平供电公司回应称,视频当事人系国家电网四平市城郊供电公司副经理孙建国,公司依据相关规定已对其做出撤职处分,责令其进行深刻反省检查。
《西安晚报》:屡屡出现的“不要脸”之骂,体现的仍然是一种陈旧的治理思维。少数官员总以为民众的权利来于自身赐予,而忘记了手中权力理论上恰恰来自民众。正因为觉得民众是“被治者”,而看不到基本的权力形成链条,所以一些官员才不会容许民众有丝毫的“悖逆”和质疑。类似的口不择言与官员的个体素质有关,但如此的“官念”未必就不存在于其他官员的思维定势中。
红网:“给脸”带有很强的居高临下和施舍的意味,可身为电力公司的副局长,其职责所在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,并非施舍者的身份,而老百姓作为纳税人或用户,是付过费的。官民身份平等,何来“给脸”之说?显然尸位素餐的官员才是真正的“给脸不要脸”,对这样的官员最好是将其清理出官员队伍,如此也能给思想同样不端但未暴露的官员以警示,惩前毖后,风正官清。
□12306网站升级动态验证码网民大呼“看不清”
综合媒体报道,继对第三方抢票插件屏蔽后,近日铁路12306网站又出新招,将固定验证码升级为不断摇动的动态验证码。此举一出,立刻引发舆论热议,很多网民直呼“看不清”。
《南方都市报》:从12306与抢票软件之间的攻防战来看,12306并未获得民众道义上的支持,反因其顽梗不化而饱受指责。相反,抢票软件却因为旅客解决了长时间电脑刷票的烦恼,而备受众人追捧和道义支持。12306沦落此境,实乃走错了路,不该再延续以往的垄断思维,而是要遵守市场竞争规则,以客户需求为导向,学习下各大电商的发展模式,用开放、自由、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去提供更便利、更优质的服务,别再瞎折腾了。
网民“冯海宁”:与其与抢票软件持续去“斗”,不如打破12306网站垄断,即改变该网站独家网上售票的局面。试想如果像飞机票一样开放火车票网上销售,在诸多售票网站分流客户需求后,12306网站也不会总是面临“峰值考验”。而目前12306网站仍是网上订票的唯一官网,网站建设仍是“内部人”揽到活儿。如果不打破垄断,不仅购票秩序无法改善,购票公平也无法保证,公众利益也很可能“躺着中枪”。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